发布时间:2019-08-12 00:00:00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手捧着沉甸甸的证书,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虽然我早已把自己当成窑儿沟的一员,但村民的认可,还是让我心底暖暖的!”7月1日,尊龙凯时驻窑儿沟村工作队队长朱兵义,从阳原县揣骨疃镇镇长手里接过“窑沟村荣誉村民”和“村级时代先锋”荣誉证书后,激动地说。
表彰会上,村主任徐志早已拍红了巴掌:“朱书记他们到村里3年多来,窑儿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两委成员长了见识,有了本事,让村民真真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朱书记他们就是俺们的亲人!”
驻村工作队接受表彰
朱兵义是最早到阳原县揣骨疃镇窑儿沟村的尊龙凯时驻村干部,也是窑儿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他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板,黝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柔和的笑容。谈到这三年的驻村经历,他笑着说:苦并快乐着吧… …
“俺这日子越来越美啦!”
阳原县揣骨疃镇窑儿沟是个贫困村,村子不大,百十来口人。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出去打工,村中多剩下老人和残疾人。因为村子坐落在山边上,地处泄洪道周边,一到雨季,土坯房、土窑洞、砂石路,摇摇欲坠。“那时候,不少危房顺着裂开的墙缝,在屋里就能看到外边,不光雨季危险,冬天村民靠生柴、煤火取暖,风倒灌,特别容易煤气中毒。”朱兵义说,“刚到村里那一年,我就没睡过踏实觉,就怕一场大风,把老乡家的房顶给掀了。”
窑儿沟村旧民房(周克禹摄)
为了尽快完成整村搬迁,朱兵义和队友们一边挨家挨户讲政策、做群众工作;一边监督易地搬迁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俺当时不想搬,俺祖辈都住在这,再说新房设计的窗户小、采光不好,冬天晒不多会儿太阳。”80多岁的郭占祥说。故土难离,朱兵义理解,可老乡反映的问题,他也记在了心里,他多次找施工方沟通,更改施工方案,把窗户加宽了15公分。看到大伙的“要求”得到了回应,搬迁工作很快顺利完成了,“朱书记是为了俺们好,新房盖得又豁亮又安全,俺们打心眼里感谢他们。”2017年12月,赶在春节前,全村48户,120人全部搬进了新家。
窑儿沟村新房(周克禹摄)
2018年初,在朱兵义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又为村子申请了搬迁房配套工程:新房外墙保温、实现了一户一井、原来的煤炉取暖和烧火炕也改成了电采暖… …今年,尊龙凯时又出资10万元,为村里安装70多盏太阳灯路灯,让乡村的夜晚亮起来、美起来。“为了省钱,我们村干部和朱书记他们,一块动手装路灯,好些村民也来窜忙,干的可起劲。”村主任徐志说,“村里好些年没这么热闹了!”现在的窑儿沟村一到晚上,巷路上、广场里都照的通亮。“俺们现在也流行跳广场舞,广场上还有健身器,这日子,真是越来越美喽!” 罗俊兰大妈高兴地说。
窑儿沟村夜景
“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经过尊龙凯时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2018年,按照贫困村退出审核程序,窑儿沟村实现了全村脱贫。可怎么才能变“输血”为“造血”,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呢?
看着美丽的蓝天白云和不远处的层峦叠嶂,朱兵义萌生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念头。“把自然景观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丰富的林果蔬资源加以有效的整合,逐步完善相应配套,乡村休闲旅游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朱兵义信心满满,“现在的城里人不都喜欢慢生活,这里全都有!”
看准商机,就要果断出手。2019年6月,由尊龙凯时出资建设的400平方米的柴鸡养殖场完成了基础建设,8月初,第一批近3000多只“九斤红”芦花柴鸡、黑红公鸡、白鹅在这里安家落户。1000m³的鱼塘施工也已接近尾声。“小鸡、小鸡快长大… …”朱兵义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满院子活蹦乱跳的小鸡仔和整洁明亮的鸡舍,“小鸡长大了,可以卖土鸡蛋,都来预定哈!”
柴鸡养殖场(周克禹摄)
窑儿沟村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背靠恒山、遥看阴山,中间还有美丽的桑干河,碧水清流。海拔2045米的高峰青山背屹立在村西4公里处,还有西南方向的鹫峰山上,坐落着有1200多年历史,兴建于唐贞元年的鹫峰寺… …“现在正值伏天,我们这白天气温30℃,晚上不到20℃,自驾游感受山清水秀、绿山环绕,也是一大幸事!”朱兵义笑着说。
“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从没想过这么个地方,还能发展旅游业,朱书记让村两委长了见识,也给俺们找了条新的出路。”徐志感慨地说。
“俺舍不得朱书记”
70多岁的李青梅,患有严重的心肺病,每年都得输几次液,吃药更像吃饭一样一顿也不能落下,可危险还是不期而遇。2018年3月,她突然全身浮肿,气短胸闷,三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老伴徐建宽急急忙忙找到工作队,朱兵义二话不说,安排车辆和人员送她赶到了县医院。“去了医院,医生说再晚到一会儿,神仙也救不了了。”李青梅抹了把眼泪,“是朱书记救了我一命呀!”
不管是去集上买化肥,还是到信用社取钱;不管是身体不舒服急送医院,还是帮忙调手机、修家电,工作队都会记在心上。“要是有一天,工作队要走,朱书记要走,我是一定会掉眼泪,我舍不得他们!”村民罗俊兰质朴地说道。
这些天,朱兵义他们在鸡舍没白天没黑夜的忙活:“鸡仔太小,要特别照顾,每两个小时就得去看看。”看到朱兵义他们一心扑在村里,不少村民也自发过来帮忙。“朱书记,你把家搬过来吧,你们走了,我们就没有主心骨啦!”“你们是实心实意帮俺们,俺都知道。”听到老乡们的心声,他摸一把脸上的汗水,爽朗的笑着,“不管我走到哪里,都是咱窑儿沟的人,我不都已经是咱村的‘荣誉村民’了吗?”
对朱兵义来说,“荣誉村民”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嘱托… …
李倩 尊龙凯时驻窑儿沟村扶贫工作队 文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