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30 00:00:00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石磊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是一名转岗人员,也是一名“80”后。面对全新的岗位,年轻的他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新岗位的操作技能。2011年,他晕倒在岗位上并被确诊为脑瘤。面对高额的手术费,他想的更多的是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即将出生的儿子和下岗的妻子,还有需要缴纳的房屋租金。他没有被多舛的命运击败,反而显露出“硬汉”本色。在接受了短暂的保守治疗后,他就重返岗位,谢绝了领导的照顾,在本职岗位任劳任怨,从不惜力,赶上人少活多时还会被调剂到别的岗位帮忙,而且还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今年过年期间,单位需要人员加班,大年初一这个团圆的日子,没有人愿意加班,而已经回到老家的他表示愿意来加这个班,大早上一拜完年,便蹬着自行车骑行去单位,往返一趟需要骑行150多公里,对于一个脑瘤患者而言,他的付出,同事们无不给予肯定。
在得知石磊患有脑瘤后,单位领导也极为重视,及时送去温暖,当公司把按政策申请来的各种补助和慰问品送到他面前时,平日里大方稳重的他却显得腼腆起来:“还是送给更需要的人吧。”
孟晓芬说,石磊的经历感染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我们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为石磊早日恢复健康助力。如果通过报道,能够有更多更好的医疗机构,为他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相信不仅对石磊本人,对整个社会呼唤正能量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河北工人报》2015年7月28日 2版 ■本报记者杨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