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7 00:00:00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尊龙凯时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分装头孢类粉针剂的设备,是进口的国际先进的气流分装机,厂家说明书中要求达到的最佳状态是:残氧含量在4%左右。要想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不变色,甚至延长有效期,只有将残氧含量最大限度地降低。
为彻底攻克这一技术难题,该公司于2013年10月将其作为一个课题,在全公司开展技术攻关。作为其中一个攻关小组的成员,韩世杰上网多方查询相关信息进行比对,获悉国内目前某药厂生产的该药品残留氧气含量最低可达1%左右。韩世杰兴奋地跑到街上转了几家药店,终于找到那种药品,买回三支后,逐一验证,的确如此。
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医药专业知识,认为灌装环境中氮气纯度越高,氧气残余就越低。他希望在生产流程中找到可能存在问题的某个环节,一举攻克难题。经比对,他发现车间制氮机制出的氮气纯度为99.5%,而动力车间提供的氮气纯度达到了99.9%,由此,他断定可能气源存在问题。然而实验后发现并非如此。
韩世杰没有灰心,而是及时调整思路,经苦思冥想,决定在设备上进行技术改造。经反复试验,他自行画图设计,用药品级的不锈钢做原料,委托厂家制作出一个圆弧形充氮模具,在输送粉针剂瓶的波盘模具上安装好,再外加阻挡帘,改设备一侧吹风为双侧吹风,在局部形成了密闭环境,之后,取几个不同规格的药剂做试验,开车取样,发现每支瓶子内的残氧含量都低于1%,效果最好的为0.7%!
“韩世杰成功啦、韩世杰成功啦!”“真不愧是韩博士!”顿时,车间内沸腾了。“这可是车间里多名技术人员奋战了半年多的成果呀!”生产二组组长赵丽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
车间主任邵壮在接受采访时说:“说句实在话,当时我下达这个攻关任务时,心中也没底。平素爱琢磨事的韩世杰,总是在关键时刻创造意外……”
正是因为爱琢磨事,今年才28岁的韩世杰,早在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期间,就获得了5项专利,到该公司工作4年多时间,又先后获得自动拆包供瓶机、自动拆箱供瓶机、防污染螺旋分装机、包装环带自动烫裁机等四项专利技术和两项现场型“国优QC成果”,这些技术攻关,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安全生产系数,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河北工人报》2015年3月13日 2版 王井堪/文 毕春华/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