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15 00:00:00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小舅妈在冷冻厂当会计,过年的福利就是一套猪下水、一个猪头、几个猪蹄还有少量的猪肉。当时那个年代,买猪肉都得凭副食票,这些福利着实让街坊们眼红。姥姥、姥爷年事已高,小舅是个做学问的,看不得那些猪肠猪脑,清洗这些年货的重担便落到回老丈人家过年的父亲身上。
腊月廿六一早,天不亮,姥爷就烧起了灶,煮开一大锅水,父亲高高地卷起袖子,用热水加碱面反复清洗猪大肠、心、肺、肝、肚儿。当清洗干净的猪下水和猪肉一起放到灶上的大铁锅里,加入大料、桂皮、葱、姜、盐煮上之后,重点工作就是对付猪头跟猪蹄上的毛了。姥爷戴上老花镜,举着烧红的火钳子,滋啦……顿时房间弥漫起臭臭的焦毛味。犄角旮旯火钳子烫不着的地方,父亲就拿着镊子,一根一根地拔。我和妹妹、弟弟惦记锅里的肉,时不时地跑到厨房看看,馋得直咽唾沫。
等下水和肉出锅了,姥爷就爱怜地用筷子夹起些小块的猪肉、猪肝、猪心等,一一放到我们几个嘴里,还不忘嘱咐我们小心些,别烫着。小院里早已洗好了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是天然的冰箱,放一层肉,撒一层盐,最后用石头压上再用盖帘盖严,这些东西,一直要吃到开春。
腊月廿八,是女人们最忙活的日子。过节期间的主食、走亲串友的面点,敬供神灵的祭品,都要在这天蒸好。家里第一锅蒸的是荷叶枣糕,也就是有五层面四层枣的发面糕,博个全家和睦兴旺的好彩头。
我最喜欢姥姥做的各种动物造型的豆包,兔子、刺猬、老虎的形状,红豆、黑豆、黄豆做眼,最逼真的要说是刺猬身上的刺,用小剪子细密地剪成,活灵活现,是走亲访友最好的礼物。这些动物造型的豆包,用黄纸做托,被姥爷和小舅放到各屋的门框上,一直到二月二才取下来,寓意家里大人孩子健康长寿。
年三十儿晚上,老人们讲究守岁,全家大小一宿不睡,坐在一起聊天、喝茶,嗑瓜子、吃花生。那时没有电视机,但全家老少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姥爷还兴高采烈地唱起京剧,窗外寒风凛冽而屋内温馨快乐,那年味浓得化不开……
初一天不亮,邻居间就互相拜年了。母亲总是匆忙地把不知啥时候睡着的我们摇醒,给我们换上新衣新鞋,让我们给姥爷、姥姥磕头,要压岁钱。
三十多年一晃而过,这三十多年也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儿时那浓浓的年味,却在我心头久久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