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彼得·圣吉曾说,愿景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心路历程,也就是把目前的事实、希望、梦想、机会整合在一起,所创造出来的未来。王竹青是个敢于做梦,擅于圆梦的性情中人。她在堪称奇迹的新头孢工程和新制剂工程中追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带着新的希想出发。
时间回溯到2010年9月28日晚,新头孢项目正式开工的前一夜,已经连续几天没走出厂房的王竹青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清亮亮的月光下,主楼及连廊灯火通明,原本堆满各种建筑材料的厂区一下子变得干净整洁了。微风吹过,飘起一阵阵清新的青草味。王竹青看着身后矗立的立体库,一股股热浪在心中翻涌,一滴滴热泪洒落胸前。
向着心中的目标
那年那月,十八岁的王竹青投入尊龙凯时的怀抱,时光荏苒,依照惯常的轨迹,曾经青涩的她在工作中成长,于生活中成熟。按部就班的日子,王竹青越来越觉得迷茫,渴望寻找新的方向,发现新的自己,活出精彩人生。
董事长的“8·16”讲话掷地有声,所勾勒出的新尊龙凯时形象在王竹青脑海中渐渐清晰。多少年了,难得遇到这么大的工程,如果能够从一点一滴做起,自己也能为项目建设出份力,还能学到许多新鲜的知识,这该是多么难得的机遇啊!就像当年尊龙凯时的建设者们一样,很多年后再看到和平路388号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因此,当橄榄枝伸向王竹青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接了过来。
怀揣理想、确立目标的王竹青作为项目建设的骨干力量于9月23日到新头孢项目组报到。一直从事工艺工作的她对粉针车间的工艺驾轻就熟,对没有做过的口服车间心有所动。可是领导综合考虑下来,还是安排王竹青负责粉针工艺,同时还“搭”给她一个仓库建设工作。正是这个跨行跨界的立体仓库给了王竹青一个下马威,但更给了她认清自己、开掘潜力的好机会。
青竹初拔节
新头孢项目要配套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包括一座自动化立体库和一套全自动输送分拣入库系统。就像让一个旱鸭子迅速变身为游泳世界冠军一样,王竹青碰到的是此前想象不到的困难,没有经验,没有先例,还得要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设计要求。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个性坚韧、喜欢挑战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接受。
“我不比别人差,也挺聪明的,我一定行。”王竹青在自我打气的同时开始了疯狂的学习。她一边恶补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基本知识,收集国内外知名物流系统集成商的相关资料;一边奔波于各个集成商的实例现场,最多的一天就考察了3个现场。她学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利用时间,白天与供应商做技术交流和研讨,安排工期,盯现场施工;晚上看图纸资料,研究系统原理,归纳优化方案。从一版版构架图纸到需求的完善;从供应商的选择谈判到最终方案的敲定;从立体库第一根钢柱的竖起到设备联动调试……多少个日日夜夜,无论尘土飞扬还是烈日炎炎,在钢筋水泥林立的建筑工地上总能看到她穿梭的身影。
从此,王竹青的日历上没有了节假日,每一天都要定一个努力目标,要求自己学到什么,做到什么。她就像雨后春竹一样,笔直、青翠,不断地吸收营养,不停地拔节生长。对图纸、看质量、促进度、保工期,什么时候该上风管了,什么时候必须完成地面的浇筑了,消防立管用什么口径的,她都说的头头是道,各种数据张口就出,进度、质量把控得严丝合缝,积累了物流系统从集成商选择、需求提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调试运行等大量的经验,成为名符其实的“专家”。连施工队的现场经理们都折服于她的严谨和敬业,感慨一位女同志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这么拼命的工作,比男同志还厉害。她总是笑笑说,“工作不分男女,谁都要努力才行。这么好的机会一生难得遇到一次,一定要加油。”
2010年的夏天似乎有意地磨炼人,高温、暴雨接连不断。设备到货的关键时刻,正赶上外管施工,连日的阴雨使本来就坑洼的道路变得更加泥泞,重型车进出非常困难。她冒着大雨,踩着泥泞,指挥车辆绕路卸货。那阵子她总是一身泥水,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被女儿笑称“农民工进城了”。苦吗?肯定是不易。当时,为了新园区建设,一批建设者甩开膀子向前冲的强大气场裹挟着所有人向前向前再向前,让靠近的人都不由不生出一股豪气。王竹青沉醉在这种吹响冲锋号、使人血脉激荡的氛围中,体味着常人没机会遇到的美妙经历……
种下又一片绿荫
带着工程项目结束的喜悦,王竹青立即投身到粉针车间GMP认证的工作中,正较劲的时候,她接到了建设二号工程新制剂项目的任命。去还是不去?近一年的风风雨雨,身心俱疲。并且每每回想起对女儿的亏欠和父母的操劳,她更是心有愧疚。经常几天见不到妈妈的女儿,抱怨说“妈妈不爱我了”,甚至还要打电话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让尊龙凯时还妈妈的自由。王竹青迟疑了。但听到二号工程的难度更高,需要她的经验时,那股子乐于挑战、不服输的劲头又滋生起来。同时也暗许了一个心愿,一定要把一号工程留下的遗憾在二号工程弥补回来。她再次坚定地站在了新制剂项目物流中心项目的工作岗位上。
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思路,打破惯例提前谋划,重设计,细会审,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是新制剂项目“精、细、严”管理的总体要求。更高的要求下,王竹青遇到了更大的困难。新制剂立体库建筑面积近6500平方米,是头孢立体库的两倍还多,建筑高度24米,不仅工程量巨大,而且高空作业难度也是空前的,工期只有25天。凭借积累的经验,王竹青与设计院、土建组一起边设计边会审,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矛盾尽量消灭在图纸上。不单自己列工作计划,还“逼”着各施工单位也要制定施工计划,并且要细化到每一天。
她负责的4个单体建筑,立体库、物流配送、综合库、连廊,将质检研发楼及三个车间连接起来,全自动的物流输送系统将物流配送与各车间紧密结合。如何把控如此错综复杂的施工管理?丰富的建设经验使她胸有成竹,忙中有序。通过图纸会审、空间协调会、施工协调会等手段进行协调、督促,使工程建设、设备安装和谐同步,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保障了后续工期。